从空间供求关系出发的“适需性”设计探索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近期街道风貌提升
详细城市设计
项目所:详细规划二所
协作所:风景园林二所
项目地点:内蒙古苏尼特右旗
规模:380公顷
完成时间:2017年
街道对于小城镇的意义极为重要,传统小城镇大多数都是从原先的十字街格局生长起来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交流……他几乎承载了城镇生活的全部公共空间。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的苏尼特右旗,简称“西苏”,是内蒙中部边陲的国家级贫困旗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反思传统街道风貌提升项目的表面光鲜,从传统城市空间需求的“自上而下”价值认知到“自下而上”价值共识转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为核心出发点,我们提出“适需性”设计思路来开展本次项目的系统性设计工作。
01
何为“适需性”设计
1. “适需性”设计思路框架
“适需性”设计思路核心是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市空间中“人”的切实需求。那么“西苏人”的切实需求是什么?
通过对西苏自然基底特征、社会意识特征、文化价值特征的多元分析,我们认为现状西苏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切实需求:
需求一:极端自然基底特征下对舒适生活的切实需求
需求二:传统社会意识特征下对友好交往的切实需求
需求三:多元文化价值特征下对印象认知的切实需求
针对西苏人的切实需求,我们提出以实现小城镇美好生活为目标的适需性设计思路框架,以街道风貌提升为突破口,提出从三个方面展开适需性设计思路探索,包括“空间场所的适地营造、人本交往的适情表达,文化印象的适度彰显”,由此营建小城镇美好生活模式,实现西苏空间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2. “适需性”设计探索
项目任务是以旗政府所在地的赛汉塔拉镇三条主要道路赛汉大街(1.8km)、脑穆根街(1.9km)、都仁路(4.5km)的近期街道风貌提升及详细城市设计内容,规划范围504公顷。
三条街道占到老城区道路面积比例的40%
规划区范围占到老城区现状用地范围的60%
以城中村为主的机遇用地占到规划范围用地比例的40%
(1)【空间场所】适地营造
极端气候下的舒适生活营造——以打造舒适生活为目标的空间场所适地营造,如何最大限度减轻极端气候特征对小城镇人行为活动的不利影响?
☆ 极端气候下的“宜居”生活营造
引导界域围合、阳光领域、服务便捷的社区单元模式。
界域围合:建议社区单元东、西、北密植树木,北侧建筑布局强调连续性,以有效阻挡常年盛行的西北风影响;
阳光领域:建议社区南部设置20米绿化带,少种树,南侧建筑布局强调通透性,争取最大化阳光空间;
服务便捷: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强调集中、沿街布置,方便市民到达。
引导城镇空间划分两级居住单元,布局三级服务中心。
两级居住单元:一级社区组团4个,二级浩特邻里街坊12个;
三级服务中心:城市及服务中心,社区级服务中心,街坊级服务中心。
☆ 极端气候下的“宜行”生活营造
增补慢行空间基础:以增补东西向道路为主,同时北侧预留较多绿化带,阳光更充足,慢行更舒适;
提升慢行空间品质:包括激活现有道路灰空间以及设置社区15分钟健身圈体系
☆ 极端气候下的“宜游”生活营造
从“沿街走”到“街区逛”:以现状内向型的机遇用地空间为基础,形成内部贯通公园体系,弥补老城大型绿地公园不足的问题, 形成连续的公园带,转变传统沿街走的生活方式,打造集合公共服务、慢行体验、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内向型多元复合活力中枢。
(2)【人本交往】适情表达
传统意识下的交往空间重塑——以重塑西苏传统友好交往的社会意识为目标,优化街道交往空间,激活社区交往空间,让西俗人的交往生活感觉更安全、更亲切、更温暖!
☆ 让交往更安全
优化传统沿街交往空间:近期路权优化,远期路权更加明晰;
☆ 让交往更亲切
对于街道上的一些闲空间或者现状利用不充分的公园、广场等,在明确权属的前提下,结合周边使用人群属性,进行优化提升;
☆ 让交往更温暖
激活社区内部交往空间:在西苏舒适生活模式基础上,在街坊核心提供10*20米的平整场地、1个大巴停车位
(3)【文化印象】适度彰显
多元文化价值下的印象认知彰显——以彰显西苏多元文化特色印象为目标,通过城市维度、建筑维度、环艺维度进行原生文化格局传承、原真文化外延演绎、原景文化创新演绎!
☆ 城镇维度——原生文化格局传承
原生文化格局:以西为尊、聚合向心的聚落特征;
城市空间传承:延续城市向西发展方向,明确老城功能空间核心。
☆ 建筑维度——原真文化外延演绎
原真建筑特征:传统蒙古包体现轮廓鲜明、色彩鲜明以及符号鲜明的建筑特征;
四位一体建筑维度演绎:建筑屋顶、建筑立面、建筑材质、建筑附着;
根据街道不同功能属性,在演绎手法上又略有不同,展现一街一韵一风采:
脑穆根街
功能基础:承担旅游商业及生活服务功能
形象定位:温暖活力、风情浓郁
演绎手法:以商业街人的适宜步行距离300m为依据,设置屋顶核心标志点间距300米,中间以200米以内为依据,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次级标志点建筑构件的精细化也多从商业街的人行尺度考量,强调精致化展现多样民族元素,烘托风情浓郁的特色商业街氛围
都仁路
功能基础:承担对内对外交通与交流展示功能
形象定位:简约明快、新颖现代
演绎手法:用新材料抽象演绎传统元素内容,以统一着装的外附着方式,解决现状街道风貌参差不齐的主要问题。
☆ 环艺维度——原景文化创新演绎
打造城市特色斑马线——苏尼特羊特色文化彰显;
不同功能属性下的街道家具设施设计;
3. “适需性”设计延续
通过空间场所的适地营造、人本交往的适情表达,文化印象的适度彰显,有效完成了对西苏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回应。
那么如何保证美好蓝图的落地实施,或者说可持续性?
(1)精细化控制引导“五要素、三体系”
地方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后续项目委托的不确定性都会影响最后的实施效果。因此,希望能延续适需性设计思路,提供一套为甲方量身定制的建筑风貌管控体系,提出“精细化”控制引导的“五要素、三体系”。
街道风貌整体控制引导;
重要节点(段落)详细控制引导;
普通节点(段落)标准控制引导;
建筑立面标准化构件控制引导;
建筑立面三线控制引导。
(2)近远期行动计划
近期(2017—2018年):小规模、核心化实施,以街道核心段落美化、亮化行动启动;
中期(2019-2021年):渐进式、全线化实施,以街道沿线两侧美化、亮化行动推动;
远期(2019-2021年):整体性、全域化,以中心城区整体空间提升进行兄同行提升。
4. “适需性”设计理念提升
【大街道大系统】格局
如何以街道提升为突破口,限时限地、保质保量,对小镇空间实现“系统提升”。
【精管控精实施】体系
如何应对地方实施弱能力,重点突出、刚弹有序,对工程落地实现“精准管控”。
最后,对这样的小城镇,应该多一点实地了解、多一点人文关怀,让街道更有生活,让城镇更有温度。
上级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
协作单位:清华同衡规划院 清华建筑设计院 清尚集团 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清安地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