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随着城市管理者思维的变革、照明设计理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对城市的活力及经济促动作用更为直接和全面。灯光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城市管理或者民生问题(统称为使用者需求),满足使用者的视觉、心理感知和活动使用需求,以及项目管理者的运营维护需求。在实际项目中,应关注三个要素的结合:创意、技术和经济。
荣浩磊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 所长
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 院长
北京清城同衡照明设计院 院长
大家好,我是荣浩磊,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报告,题目是《用光共创价值》,将从一些国内外案例入手,以“回顾”“规划”“焦点”作为三个关键词讲述城市景观照明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景观照明规划是技术进步推动产生的新行业,其中,光源和灯具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光源发展的技术上,光源在非常短的三百年间,从火光源发展到了白炽光源、低压气体放源再到高强度气体放源以及LED发光技术。由于发光原理的不同,人工光源的光效在极大的提升,成本也在迅速降低;在光复过程方面的优化让人工光源不再仅限于单纯的染色,而是能够真实地还原景观的色彩,丰富夜间景观的视觉表现力;另外,随着对应载体的不同,用适合的光色表现载体本身的特质,可以带动情绪、营造氛围。
另外,在灯具方面同样有极大的发展。这些年来,透镜技术、反射器和其他各种折弯附件等进步非常快,同时随着光源的体积变小,使得现在的灯具可以进行精准的控制投放,有选择的表现来创造出跟白天景物不同的效果。另外一个强大的技术进步就是动态控制,使得同样一个载体通过灯光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可以呈现出多种效果,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大家熟知的埃菲尔铁塔,在1889年的时候,甚至都没有人设想用人工光把它照亮,预期只是在埃菲尔铁塔上装置投光灯往下洒下月光一样的效果;
1958年,设计团队尝试用人工光来照亮埃菲尔铁塔,可惜那时候的历史照片找不到了,预期目标也仅仅是把基座照亮让大家能够看得到埃菲尔铁塔而已,即便这个目标,当时已经用到660千瓦的能耗;
1989年,随着人工光源的进步,提出的目标是让埃菲尔铁塔在夜间成为整个城市的焦点,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它的亮度已经需要相当高了,能耗大概在360千瓦左右;
2000年,光源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可能性,这时候,要求在香榭大街的另一头可以看到2000年倒计时的时钟,这意味着要有很高的发光表面亮度以及很小的发光体积,才能形成这种可变式的信息传达,这是照明设计的开端,灯光不仅仅是表现一个物质载体本身的体型形态,而是参与到信息传达的过程当中;
2004年,光源技术进一步发展,成本进一步降低,达到同样相似的效果,成本仅仅需要2000年的16%,技术的进步是惊人的;
到了2009年,埃菲尔铁塔的照明参与到整个城市的大事表现当中,当中国有重要国事访问的时候,可以表现出中国红颜色等等,在整个城市间宣扬一个鲜明的印象。
所以说,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城市景观的照明得到了更多的可能。
01
欧美实践&国内发展
— 回顾 —
1.1 欧美实践
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夜间实行宵禁,除了巡警手持火把,公共空间没有任何的照明,最初有几盏城市照明的雏形都是和宗教有关的节日庆典活动;
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的游乐园和商业照明丰富了首都的夜间城市生活;到了十九世纪末,在世界博览会上开始出现系统性的城市照明,美国地标性建筑的景观照明开始出现,欧洲为了纪念二战,发展出了灯光节,从这个角度来讲,灯光开始表现出色彩图像和音乐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单纯的配角角色;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以后,尤其是五十年代以后,景观照明在欧洲有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期,因为城市建设者们认为,景观照明的使用,对外可以使来访者产生愉悦感,帮助吸引游客,提高城市活力,具有经济上的价值;而对内有助于形成城区的可辨识性,给居民带来自豪感,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城市景观照明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形象,一个是生活质量。
城市景观照明的发展趋势目前看起来有几个明显的方向:
1
降低整体照度水平的同时加大照明的对比效果。
在照明的手法上,从大面积的统一散光灯照明改向直射光源和泛光结合使用。
2
城市景观照明在装饰性和趣味性方面不断进步。
彩色光、动态光或媒体立面的照明会越来越多。
3
太阳能和LED照明的广泛应用。
绿色照明将得到更多的落实和发展,对于天空的光可以得到越来越隐秘的控制。
总的来说,景观照明已经成为公共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加广泛地影响夜生活,并更为直接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2 国内发展
回顾了欧美的城市照明以后,再来看看国内的发展,可能跟本身的生活更为贴近。在火光源时代,中国城市的户外空间很少出现永久性的照明,当时所有的夜间照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夜间的商贸活动和夜市,另一种就是节日张灯结彩的风俗,如“上元节”这种非常熟悉的节日。
在照明的研究方面来说相对薄弱,大部分都是从考古的历史和美术工艺角度出发来研究灯具本身,对于空间的表现难以成为研究的重点。
但是到了现在,中国城市景观照明有了多种理解和指向:第一种是景观性的照明,这指的是对既有载体和环境空间的表现或者重塑;第二种是观赏性的照明,比如三维投影等具有突出的风格或者表现意味的主体照明;第三种是照明设施景观,打造灯光小品、光雕塑、特殊灯具等成为视觉焦点。
从发展条件来看,高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载体,而照明技术的发展则提供了手段。从发展空间的分布上看,城市景观照明在中国近十五年来,从北上广深、直辖市的核心地段向省会城市,甚至在将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县级市延伸。
2016年杭州G20峰会,钱江新城重点区域
从发展取向来看,中国的城市景观照明在价值取向和方法风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最初照明手法和技术单一,只是简单求亮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结果,而下一个阶段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新奇特,跑跳闪”的异化照明。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城市开始反思,重回“画面感”的普世美觉原则,讲究亮度层次、色彩对比等灯光效果来强化视觉上的美学感受。但只是普遍的美还不够,每一个城市都希望向外界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那么灯光的技术发展使数码显示变成了可能,用灯光表现地域文化,助力城市竞争和旅游经济。
陕西延安
在整个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景观照明建设经历过两次大的低潮。一次是2004年出现的城市机电荒,另一次是2014年的面子工程,城市景观照明一度被怀疑是城市面子工程的一个代表。但从“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五国”的会议,两次大的城市事件带来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冰”与“火”的反转,大家发现,原来这个并不是面子工程,相反可能是利于展示城市面貌、展示中国的自信姿态的。
因此,目前中国城市景观照明可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这里面有三点:
☑ 第一点是政治正确,中国自信、美丽中国、城市双修、文化创新,所有这些政治正确的词似乎都能跟城市景观照明发生关系。
☑ 第二点是技术储备,专业能力的基础和成本的大大降低,使大规模应用变成了可能。
☑ 第三点是资金支持,把城市景观照明从面子工程上升到战略高度,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城市对于城市景观照明的投资额度飙升。
在“大单快”的环境中,粗放的做法也在不断的受到挑战。一方面来自专业设计人员的质疑,因为缺少精细设计,模式显得单一粗放,被称为“有技术没艺术”;另一方面来自民众的质疑,因为用单一的手段实施,脱离了地方特性,忽视了使用人群,被称为“有面子没认同”;第三点是城市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造成某些城市景观照明的品质良莠不齐,甚至透支破坏资源,称之为“有速度没长远”。
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城市景观照明做到长久的价值输出?
城市景观照明的核心要素有三点,第一点是在景观视觉方面,即物质空间的视觉感受;第二点可能更重要,就是城市的活力,主要体现在对市民生活的切实改善、表现这个城市鲜明的人文地理特征,有效地拉动旅游经济等方面;第三点是对城市景观照明的价值核心——绿色生态,主要体现在是否节能环保,是否满足全寿命经济等要求,是否避免了对城市的负面影响等等。
所以在做城市景观照明的时候,价值取向上要综合考虑环境价值,包括功能安全、舒适美观、绿色生态;另外。还要考虑社会价值,让整个空间形态管理有序,支持老百姓快乐生活,强化他们的文化归属感;最后,还要关注经济价值,是否能够带动地价,带动消费,在投入产出方面有一个比较高的回报。
02
总规控规&详规赋能
— 规划 —
2.1 总规控规
在价值取向之外,可以回到作为专业技术应用可以提出的支撑上,明确规划设计阶段内容,规范完善的流程。这就到了核心内容——总规控规。基于在城市尺度上,说明照明规划的总规和控规是如何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的。
首先,了解国外在城市照明规划方面的一些经验,可以看一看北美的情况。北美对于城市照明,重点在于能源和安全,几乎不涉及美学方面的考虑,规划极为重视可实施性,并有完善的审查制度(通则式)支撑。
到了欧洲,它和北美完全是两个方向,以里昂为例(如下图所示),左图是里昂早年第一版照明规划,那时候它的工作就是挑选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载体,用灯来打亮,在夜间形成视觉的焦点,供人游览和吸引旅游。右图是大概在2010年左右的第二版照明规划,这个时候就不再仅仅是关注物质载体本身了,而是开始从人的感知去处理城市的夜间景观,为了让城市更加丰富,在里面进行区域的主体设定,到不同的区域都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以此来丰富夜间游人的体验。里昂的“灯光节”,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各国游客前去参观。
欧洲照明规划的重点在于“物”,也就是说,它是在试图提升城市的视觉形象,那么对于要素的选择和排序,秩序和形式美的追求是它的核心内容,它的理论基点是形式美学。
大概了解了国外的城市照明规划发展以后,现在看一看国内城市景观照明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城市景观照明刚开始盛行的时候,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照明专业人员,规划往往委托他们编制,少有规划师的介入。这种情况下,规划成果往往是普适性的导则,主要内容为照明原则与推荐标准,所有的内容都正确,但缺乏从宏观上对城市的形态和人文特征进行归纳把握,提不出针对城市特点的照明策略,不适用于指导城市景观照明的整体部署。但可作为照明规划中规划实施细则方面的补充,尤其适用于未建或待建区域。
所以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把照明规划做成了一个普世性的法则或者照明手册;另外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是用海量的概念设计来提规划,这样的规划解决不了面向未来发展的问题,它是给予设计的规划,适用于街道与较小区域的修订与详规,而不是给予管理的规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以后,大家逐渐提出了照明总规的必要性。第一点,照明总规要提出一个完整的架构,如果没有照明总规去控制,陈设的景观照明必然是野蛮生长或黯然凄凉的,混乱无序,不会在整体上把所有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在架构的选择上,也要有选择、有层次、明晰结构,突出重点,从根本上控制能耗。第二点,照明还可以引导生活,保证夜间活动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空间分布的均衡。选择有层次的照明以后,赋予不同的主题,识别定位。在架构管理之后,接下来就是区划要解决的问题。
1
分区角度是核心,设立相应照明控制指标。
北京的照明分区,是以用地功能分区为主要依据,结合一些历史城区、特殊要求的分布进行分类,而西安就不能简单地运用用地功能了,因为它是一个旅游中心城市,这个时候就会以色彩和建筑的风格规划为主要依据,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光色,设计相应的指标。
北京
西安
2
载体分类设立相应照明策略或控制指标。
以西安为例,首先在大的风格区域里把建筑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建筑里,再按照所处的区域分类,然后是属性特征分类、景源价值划分,最后提出相应的照明方式建议和主要的手法控制,使之在整体上形成一个一致的照明策略和指标。
3
时间与空间上的全覆盖管理平台:设定指标上限,防止过度发展。
需要根据建筑特性,查询表格,得出控制要求。所有的一套指标体系,都有一个上限,防止过度发展,如此既能避免城市里面的视觉秩序过度混乱,又给后面的照明设计仍然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对于控规而言,现在控规往往来自于新区,新区存在一些普遍现象,比如钟摆城市或有业无城现象,如果要吸引人群的聚集,必须要提供好的生活业态,激发区域的活力。控规的设计内容包括特征形象辨识(定向定位)以及公共空间活力(功能照明、场地氛围),在使用上需要确定合理标准(难点),建立科学可控的量化指标体系,作为精细化管理依据。
2.2 详规赋能
前面回顾了总规和控规,这些基本上是以二维图纸为主,不涉及到太多的视觉形象,其实现在在中国,城市景观照明最轰轰烈烈的是重点区域的建设,称之照明为空间赋能的这种状态。中国的大趋势是在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优化,所以“旧城更新”、“内涵增长”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用光来赋予空间更多的附加值,是城市景观照明的核心。
最近几年,城市景观照明因为大量的市政项目大行其道,而第一关注的是政府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很明显的就是城市竞争,试图通过部分结合空间的功能升以及物质环境更新,强化城市的吸引力和文化归属。城市需要空间表现活力,而光是性价比最高的建筑材料。
大城市都很关注核心地带的标志形象,比如长安街的详规,是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城楼及纪念碑最亮,路北红墙绿植相对较暗形成图底衬托。为形成统一整饬的沿街界面,东段和西段临街建筑照明基准亮度居中,基本一致,所以亮度关系很简单,强调的就是正式,亮度变化是强、弱、次强三个阶段。在光色方面的考虑会多一些,天安门及两侧红墙为历史区,使用低于2700K暖光;两单之间其余地块为过渡区,主体采用3000K光色;外围区域,光色可选3000-4000K。
那么为什么二三线城市也要加入照明建设的状态呢?这个很好理解,二三线城市也希望城市夜间具有活力,居民有自豪感和活动条件,让人口减缓流失。
在一个城市里,如果要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无非是通过美好的体验产生的,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聚会之地,其景观照明对于提升城市魅力、改善市民生活有着突出意义。后面结合滨水界面的一些详细规划,来分析滨水景观照明是如何给空间赋能的。
人们追求高识别性和活力,但低水平的照明规划将带来一场灾难。照明规划应该做到美学、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举几个版本来说:
城市滨水空间1.0版——宁波的三江六岸
试图通过统一的视觉符号和潮汐灯光的联动来形成区域特征。
城市滨水空间2.0版——重庆的两江四岸
用灯光表现山水雾舟林主题,动态表现城市生长。城市生长是重庆最大的特色,照明是唯一能在大尺度上复现这一过程、表达空间和时间关联的手段。
城市滨水空间3.0版——南昌一江两岸
原状非常的黑暗凌乱,一开始需要强调它的基础模式,处理图景关系,之后在基础照明上确定滕王阁以静态、黄白光为主,55 分/小时,突出建筑和空间的本身特征。表演模式用灯光表现历史,提供独特的体验,拉动文化旅游商业、地产价格。并且通过视觉变形,艺术化律动等抽象语言表达传统元素,不易使市民生厌。
城市滨水空间4.0版——杭州钱江新城
艺术家用抽象律动语言表现空间特征和区域文化,在灯光上,用日月主题和空间特征对应,用器具主题和地域生活对应。
城市滨水空间5.0版——武汉两江四岸
兼顾常态(优雅、安静、节能)和秀(旅游、经济、交流展示)两种模式,并特别关注了居民和游客互动,鼓励参与公共空间的休闲和创意活动,同时较多考虑经营策划的内容。
政府一开始对城市的识别特征逐渐就会开始介入到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关系,那么就发现了产业动机——经济拉动。
持续的景观照明促成的是全天候旅游,它提升了项目的资源效能,扩展了夜间消费的深度和广度。而对于电商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地域空间而是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用传统的空间逻辑完成他们与物质之间的链接。
城市现在的威胁是什么?因为网络提供的大量、高速、超空间的链接,如果城市物理空间的互联能力相比太低,就会逐渐失去社会互联主要媒介的地位,与物的互联链接已经不再依靠城市空间界面,那这意味着城市的公共空间开始失去存在的传统价值。因此,我们要给人们走出户外去体验的这种利好,给他们更丰富的感官体验、身体体验、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和心灵体验,打造一些特有的环境或者场景,来超越既有环境约束的心灵期望。
03
多元包容&持续发展
— 焦点 —
3.1 多元包容
从入行开始,就被教育照明设计是这样的——光的变化要追随建筑的节奏,光一定是配角,去表现建筑本身的问题,作为技巧,可以用冷暖变化表现空间转折,或者用强弱的变化,来形成趣味或秩序。
也做了很多这样的设计,通过推敲亮度层次、冷暖对比,对建筑师聚会的家园照明要优雅纯净,对接待元首的官邸照明要温馨舒适,对现代办公建筑,照明要简洁精致,偶尔有些戏剧性和夸张的,用一点撞色,这似乎已接近传统“照明设计”可接受范围的极限。
传承是美好的,是有共识的,是稳妥的,但通过景观照明来助力文化旅游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加戏剧化,更有视觉张力的内容,需要超出日常体验的高度差异化和识别度的体验。比如雁栖湖的山,在未调光之前,甲方惊恐地认为我们做成了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塑料,但其实在做了精细的设计和控制之后,自下而上它的亮度是越来越高的,光的形态也是越来越积极的,这和调整之前完全不一样。
雁栖湖山体
有的时候,当新的表现方式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难保会出现一些阶段性问题,尤其正处在小众精英艺术和大众文化产业碰撞的地方。那么在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基因继承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品质该如何定义,建议还是要多一些观察与包容。
3.2 持续发展
第二个焦点问题是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和大拆大建相比较,局部有机更新、合理周期改造更适合城市更新。
回顾那些大事件、大建设, 比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在2006年就完成了规划,那时照明还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就是配合重点项目设计;比如2010年广州亚运会,照明规划设计开始单独立项,做了珠江两岸、新中轴的重点区域和场馆等重点项目,有近两年的设计周期,但因为最后施工期仅一个月,留下了很多遗憾;以及长久以来,再如国事活动频发的长安街,重点范围设计经过长期反复论证,保证了实施结果能够按照设想落地。因此,所有项目应有足够的规划、设计、建设周期,急就章、运动式的应急方案,往往沦为“猛砸钱满铺灯”,偏离了城市发展目标,艺术技术处理粗糙,不宜成为常态。
长安街
其次,以“人”而非“物”为中心,从物质更新转向生活复兴,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压力。生活复兴之一是注重夜间游憩空间品质,十九大也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民谋幸福。
2015年延庆地质公园,大尺度统一整饬,调和对比
近人尺度,丰富的明暗层次,节奏变化,舒适的散步体验
节日给百姓更戏剧化的体验,吸引人群户外交往活动化
生活复兴之二是场所意义,即通过历史街区的复兴,来提升资源项目,扩展夜间消费。在产品轴上,进行产品细分与培育,用光复兴历史,甚至可以结合运营,赋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更多价值。从中国目前资源利用水平来看,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强的可持续性。
南昌,为旅游景区延长开放时间,拉动相关餐饮、酒店业发展
新西塘越里,《鲤跃越里》为主题的爱情故事,全新打造IP
量化控制、公共参与和技术支持同样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做设计的时候,有时效果图很美,建成之后却走样了,要尽量避免这种问题,用技术手段控制平衡关系。相信,未来通过技术支持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全过程的服务设计和管理,把城市景观照明的设计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技术支持:通州副中心模拟体验,随时调整效果,虚拟调试
回顾焦点内容,可以大致总结出城市照明未来可能面临的三个挑战:
☑艺术挑战:认同建构。在空间发展与文化冲突下,大家显著认同某一种风格还是能够接受多元认同,美的空间形态如何激发参与和互动、营造高峰体验。
☑ 技术挑战:与时俱进。光源、控光、智能控制和跨专业的工序配合,以及针对应用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选择机制的调整。
☑ 经济挑战:持续运营。如何做到资源置换、商业模式和运营维护的安排。
最后总结一下,景观照明虽然是个新生行业,但是,为城市——它可以支持打造美丽中国和城市经营;为民生——它可以打造幸福感和归属感;为行业——它可以促进价值认同和规则优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这个城市贡献更多的价值。
内容来源:清华同衡
上级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
协作单位:清华同衡规划院 清华建筑设计院 清尚集团 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清安地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