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9月16日,清华同衡与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京共同举办了“城市更新在行动——2021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系列活动之城市更新论坛暨清华同衡城市更新学术专场”。详规中心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所长刘巍,结合北京城市更新实践,向大家分享了以城市更新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她从城市更新实践的根本价值出发,阐述在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北京城市更新实践的价值引导。
刘 巍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 所长
01
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背景
国际交往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与其他国家或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维系双方友好关系、推进双方基于共同利益的相互合作。
国际交往中心是那些在彼此联结的城市网络体系居于“交往中心”的城市,是聚集国际高端要素,具有强大的辐射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交往功能,在全球或地区发挥突出作用和影响力的城市。
北京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平台。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首都核心功能之一。
2020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编制的《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谋划了未来15年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发展蓝图。
图1: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图片来源:《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
其中“一核”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开展国家政务和国事外交活动的首要承载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两轴”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是体现中华文化自信和大国首都形象气质的代表地区。
“多板块”是拓展丰富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承载空间,是多维度、全方位展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形象魅力的亮点板块。
与侧重城市间竞争关系的“世界城市”层级体系相比,国际交往中心更加强调城市间的合作关系,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因此除了主场外交以外,民间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将产生越来越直接的亲和力、塑造力和影响力。
图2:充满魅力的民间外交
(左图: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中图:网络,右图:作者拍摄)
同时,北京作为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通过更为国际化、现代化,更加开放包容,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必将极大地提升国际交往中心的内涵与质量。
2021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借助城市更新行动,北京将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力度,为拓展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承载空间创造重大契机。
02
以城市更新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路径与案例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国际化大致两条路径:综合性和专业化。
综合性是注重城市综合功能,各功能领域形成某种相互支撑的系统优化,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专业化则是聚焦城市的单项功能,如日内瓦、巴塞罗那、戛纳、西雅图等。
2021年8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提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要与“五子”紧密互动,形成叠加效应。“五子”指的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和深入推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图3:五子联动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作者自绘)
显然,北京从人口规模、经济文化产出与贡献、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城市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等方面,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对全球事务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心城市。
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城市综合功能,使各功能领域形成相互支撑的系统优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都需要国际高端要素支撑。五子联动正点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内涵和质量的落子点。
以下从五个方面谈谈以城市更新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一点思考:
在日常中加强交往,在体验中产生共情,在时空中感受文化,在山水中理解文明,在合作中增强信任
1、在日常中加强交往
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坚持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方能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和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提升我国国际交往的频率和水平。
任正非在2017年的演讲中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鼓励华为的员工与不同领域的人无目的接触,激发更多创新力。
图4: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作者自绘)
海淀区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大区,具有产学研基础良好的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践行首都科技创新及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沃土。
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作为全市首批四个试点之一,尝试以强化高端创新功能为导向,整合资源配置、提升环境品质、完善配套设施,依托城市更新盘活存量。从国际人才的休闲场景出发,以一杯咖啡讲好创新创业故事,强化海淀创新品牌的整体IP,构建以知识社交和创新活动为内涵特征的一刻钟宜居生活和创新创业服务圈。增强以人才为核心的上下游科技、产业合作开放度从而使不同领域的国际人才在日常休闲中加强交往,共同创造新的价值。
图5:海淀特色一刻钟宜居生活-创新创业服务圈品牌塑造计划(左图作者自绘,右图来源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图6:海淀区城市更新典型项目
(左:蓝润大厦国际人才会客厅,中:牡丹集团全球数据中心,右:石油共生大院)(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在体验中产生共情
以新消费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是国际交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刚刚结束的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案发布了包括“消费新地标打造行动”在内的十大专项行动。
图7:《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十大专项行动(图片来源:北京市商务局)
以2021年刚刚更新改造完成的美克洞学馆为代表的消费空间的城市更新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新消费的几个趋势:
首先是文化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产品销售到生活方式引领;
其次是从单纯的购物到休闲、社交甚至国际交往的多元场景融合,实现多义的城市公共空间;
最后,作为一家曾经以外销为主的家居企业,在面对国际贸易竞争和双循环时,呈现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升级路径。
图8:美克洞学馆更新改造效果(左上图来源北京朝阳,左下图来源美克洞学馆,右图来源美克美家)
当前,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全球化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城市国际化的竞争焦点将转向服务贸易、高端制造业以及知识产权战争。
面对服务贸易的良好发展前景,需要文化、科技、服务和产品的深度融合,而这种融合推动下的城市更新也必将引发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深度的体验中产生心理和情绪共鸣,从而促进文化休闲、教育培训、经贸往来等等国际交往方式的发生。
3、在时空中感受文化
除了科技合作、新消费以外,文化是国际交往最好的切入点之一。
北京老城的营造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营城智慧的集大成者,也是北京城市魅力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北京老城的营造魅力体现在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个层面,三者的交织形成了矛盾而复杂的整体。
图9:北京老城的营造魅力(图片来源1861年京师全图)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到,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古人认为中国式的审美,是超越了一切的物质而到达的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哲学家李泽厚则认为,中国建筑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的进程。
今天,我们需要对老城的物质性加以保护,但是单纯保护物质空间显然无法传承、延续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正如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所说:
生存的意义有时并不一定是在思想或者宗教,并不一定是在日常生活、政治和经济,而恰恰在于我们人的一种创造和想象之中,就是说在艺术中间。通过艺术,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的日常,而是人的超越。
在今天老城保护与更新的进程中,除了对物质空间加以保护以外更迫切地需要利用传统的物质空间,营造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国际交往相适应的多种场景,并在这些场景中注入中国式的审美精神。使得中外友人能够在这样一系列“物境、情境、意境”相互交织的场景中,以超越三维的方式去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图10: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国际交往相适应的多种场景(图片来源:参见图片标注)
让人们能够从多元的场景和形式中窥见相通的情感,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比想象中要多得多,而这正是跨越民族和政治边界对话的基础。
4、在山水中理解文明
文化和与文明是一对互通的概念。文化通过与自然的对立来凸显自身,而文明是一种对于人和非人存在的整体性关怀。
如果说老城展现的是北京800年建都史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那么北京3000年建城史反映的文明演进过程则必须放置于山水之间才能得以理解。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要“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这三条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和利用。作为“三条文化带”之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图11:三大文化带(图片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永定河都是北京的母亲河。
300万年前,永定河从上游冲刷裹挟而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了北京小平原,为北京城的形成提供了地理条件。
百万年来,永定河带来的泥土和充足水源提供了富饶的物产,孕育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之一。泥河湾人、周口店的北京人、东湖林人,都是在永定河的滋养下孕育出的古人类聚落。
5000年前在永定河畔,黄帝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形成华夏民族。永定河从此与中华文明的发端深深联系在一起,沿河孕育出大同、张家口、宣化、北京、天津等城市,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图12:永定河:地理与文化双重意义的北京母亲河(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今天永定河沿线尚存大量的自然物产、人文遗踪、名胜古迹、古道名村,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与人文内涵,多维度地反映了北京自周代到辽金元明清历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演进历程。
图13: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自然与人文资源(图片来源:参见图片标注)
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功能的演替,西山永定河沿线地区的城市更新渐次展开,矿山的修复、古道的复原、工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国际交往、文明的互鉴创造了多元丰富的场景,记录、展示和推动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嬗变。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可以超越宗教、国度、文化和时间,从细微与平凡中解读自身,在时空的多重维度中欣赏和赞叹自然与文明的力量。
5、在合作中增强信任
治理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命题
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是我国作为新兴大国的首要外交舞台,是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文化交融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展示窗口,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枢纽,更是全球治理的开放平台。
从治理的视角来理解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除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外,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也是完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命题。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政府、企业与社会的互信、协作与共赢。各级政府需要创新社会治理,倡导共建共治共享。
企业需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志愿者需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图15:社会组织、志愿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者拍摄)
左:专家志愿者共创志愿服务建设,右:后厂直播间 · 身边好人志愿直播
如果说城市更新是拓展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承载空间的重要手段,那么社会治理则是伴随城市更新过程中推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学术合作、旅游休闲的创新手段,借助这些民间外交的多元形式(文化外交、旅游外交、体育外交和教育外交),一方面展现了北京浓厚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形象魅力,更有利于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在合作中加强信任,在信任中实现共赢。
03
要点与总结
1、 回归以人为核心
与大事件推动的主场外交不同,以多元场景相互融合推动的“以人为核心”的民间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将产生越来越直接的亲和力、塑造力和影响力,从而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
2、文化是国际交往最好的切入点,而文明的互鉴则是国际交往的最终落脚点
以城市更新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需要实现空间赋能、文化激活、场景再造、山水联动,从而形成一系列城市的魅力空间、进而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美誉度。
3、治理是国际交往终极的命题
社会治理有助于推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在合作中加强信任,在信任中实现共赢,从而为丰富多彩的民间交往搭建平台,体现中国之治的内涵价值。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希望以城市更新的专业力量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点滴智慧。
上级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
协作单位:清华同衡规划院 清华建筑设计院 清尚集团 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清安地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