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我们跨过山和大海,只为找到你——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调研工作

发布时间:2019-08-15 11:52    人浏览   作者: 时间:2019-08-15 11:52  人浏览  作者: 返回列表

福建遗产・同衡守护


今年6月8日的文化遗产日,《人民日报》重刊习总书记在福建指导工作时撰写的《福州古厝》序,在福建、福州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把文化遗产保护、名城保护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高度。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举行了福建全球推介活动。活动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 丝路扬帆”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长期以来,清华同衡深度参与福建省各地的遗产保护工作,在福州、泉州、武夷山、宁德、平潭、漳州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在地经验,持续陪伴、守护着福建的文化遗产。本系列文章将陆续分享我们在福建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505_meitu_11.jpg

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平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部,与台湾岛隔台湾海峡相望,其陆域由海坛岛为主的126 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92.92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2016 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际旅游岛。

平潭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拥有新石器时期遗址、“海丝”文化遗存、清代至近代军事遗迹以及富有海岛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等等。全区共有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28处(包括: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8处,区保单位19处)以及三普文物点137处。


上山下海的调研工作

 

为全面梳理平潭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状与文化内涵,扎实推进全区文保总规的编制工作,规划团队对全区165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调研主要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与管理状况进行记录,对遗存要素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评估。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553_meitu_2.jpg

历次调研轨迹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557_meitu_3.jpg

调研中的各种交通工具


由于基础资料较为欠缺,文物点数量较多,项目组先后六次前往平潭,实地调研工作累计近一个月。调研轨迹几乎覆盖了海坛岛的每一个角落,包括5座分布在海坛岛各个方向的离岸小岛。这一路的调研工作,除了常规的交通工具,我们翻山涉水,也体验了各种水陆交通方式。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04_meitu_4.jpg

 观察山形(左),向老乡询问(右)

我们用尽了各种调研方法,望、闻、问、猜……

 

探寻各类极具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调研过程中,根据文化内涵的差异,我们将这165处不可移动文物归结为4类文化资源。

 

  1. 史前文化


  2. 平潭的史前人类活动痕迹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以壳丘头遗址为中心,形成了较完整的平潭史前聚落遗址群,体现着平潭悠久的人类活动历史。壳丘头遗址,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南岛语族的起源地之一,对探讨闽台史前文化的渊源有着重要意义。代表史前文化的文物点包括:壳丘头遗址、龟山遗址、东花丘遗址、祠堂后山遗址等。

  3.  

  4.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12_meitu_5.jpg

向部队战士询问遗址具体位置(左),君山顶遗址(右)

君山顶遗址,我们按照资料中的信息一路爬到山顶,路的尽头云雾缭绕,是处部队驻地。犹豫再三,继续向前走,部队战士背着枪一脸严肃,问我们来干什么?拿出工作证解释一番后,经通报,我们进入到部队院内,找到了这片保存较好的遗址。


2.海洋文化

平潭地处海坛海峡,四面环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海洋商业文化:借助优越的海陆位置,平潭自晚唐五代以来,就是南方航运的重要通道。宋元时期,随着海上航运贸易的兴盛,海坛主岛开始有较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成为泊船、补水的重要澳口,外来商客、渔民聚集在此。海坛海峡水下遗存与近岸及陆上的码头、水澳、街巷等遗存,直观地反映了平潭地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运景象以及因此发展出的海洋商业图景。代表海洋商业文化的文物点包括: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苏澳码头等。

 

海防文化:平潭地处海上南北交通要冲,古来为海防要地,与台湾的澎湖、广东的南澳共称海中“三山之目”。平潭遗留了多处水师海防遗址、用于防寇示警的烟墩、筑在山崖高处用于抗倭入侵的营寨等,体现着其驻兵、操练、换防等海防情景。代表海防文化的文物点包括:岭顶烟墩遗址、青观顶头寨遗址、招康垅烟墩遗址、龟山古营寨遗址、草屿烟墩等。

 

海神崇拜:平潭海域广阔,岛民自古以来便是靠海而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出现了海神崇拜。平潭地区的海神崇拜以妈祖信仰为主体。妈祖又称天后,是海峡两岸影响力最大的海上保护神。平潭先后有大小50多处天后宫,体现了海岛民众浓厚的妈祖信仰。代表海神崇拜文化的文物点包括:东美天后宫、渔限村临江寺等。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18_meitu_6.jpg

东美天后宫(左),霞屿天后宫(右)

东美天后宫:调研来到流水镇东美天后宫时,正下着雨,但来来往往进门烧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有的甚至骑电动车、开车赶过来。见到几位参拜的岛民跪在神像前虔诚祈祷、“跋贝”(闽南语,同“掷筊”)来决定事情的进退,体会到了当地人对妈祖的信任和依赖,天后宫对于他们来说是神圣的,要更好的保护延续。

 

3.乡俗文化


宗祠文化:平潭有着深厚的宗族观念,尤其是明清以来宗族文化兴盛,加之民众外迁,宗族寻根需求迫切,岛上散布着明清以来的多处各姓宗祠,用于祭拜先祖、祭祀祈福,形成了浓厚的宗族氛围。代表宗祠文化的文物点包括:东昆薛氏宗祠、新垄林氏宗祠、酒店杨氏支祠等。

 

宗教文化:平潭有着浓厚的宗教习俗,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平潭,并融合进当地信仰和建筑文化,形成了多元宗教氛围,各种寺、庙、宫遍布全岛。代表宗教文化的文物点包括:苍海霞海寺、东昆黄峰寺、北楼北盛庙、辕门五福庙等。

 

民居文化:平潭历史悠久,留存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民居。其中,富有海岛特色的海边石头厝,展示着平潭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具有鲜明防御功能的石头厝也是明清与近代平潭人民抗倭历史的见证。代表民居文化的文物点包括:玉堂游氏民居、红卫林富余民居、屿头乡四扇厝、上攀村古建筑群等。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22_meitu_7.jpg

北楼北盛庙(左),红卫林富余民居(右)(图片来源:网络)

北楼北盛庙:调研到北盛庙时,庙里特别热闹,院子里搭了凉棚,对面的戏台子上正在布置演出道具,老爷爷们聚在一起聊天,一群阿姨们在洗菜择菜,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喜事要发生?一问才知,是为了迎接端午节举办的庆祝活动。每当重大节日,村子里的人们齐聚北盛庙,看节目、吃团圆饭,是村子里多年的传统。谈到身后的北盛庙,他们也是格外自豪,这里是塘屿岛最早的寺庙,供奉玉皇大帝,是他们祭拜祈祷集会的地方,是全村的核心。

 

4.红色文化


在抗日、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中,平潭留下了红色的烙印。这里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碉堡,也有安葬着平潭革命烈士的陵园。代表红色文化的文物点包括:平潭人民游击队支部成立大会旧址、平潭县烈士陵园、民主玉屿碉堡、玉瑶大跃进公共食堂等。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26_meitu_8.jpg

玉瑶大跃进公共食堂 资料中文物点的西南侧立面图(左),文物点实际西南侧立面(右)

玉瑶大跃进公共食堂:为了现场调研这处建筑,我们水陆兼程,登上了这座离海坛岛很远的屿头岛,几经寻找、打听,找到了一座体量相近,但外观与手中资料严重不符的残败建筑,最初见到的是西南侧立面,虽然顶部大大的五星很符合“大跃进公共食堂”的特征,但与资料照片中的建筑立面完全不符。当我们越过层层的蜘蛛网,穿到建筑的另一面,惊讶的发现,原来就是他!两侧山墙的风格完全是不同的,一面是带有海岛特色的圆润的海浪形山墙,一面是棱角分明的、带着大大红星的红砖材质的山墙,体现了海岛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也是这次调研中最富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31_meitu_9.jpg

平潭文物点文化类型分析图


经历了多次“上山下海”的调研工作,我们终于“集齐了”平潭区16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详细材料。手握这些来之不易的一手资料,我们迅速开始了文保总规的编制工作。

 

评估、总结,探索保护与发展策略


在全面调研、评估全区各文物点保存现状、破坏因素、周边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本规划对平潭16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区划提出调整及划定建议,并逐一制定保护与展示图则,内容涵盖文物位置、属性、年代、规模、现状评估等信息。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652_meitu_10.jpg

文物保护区划总图(左),文物保护与展示图则(右)

保护区划调整及划定建议工作内容: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保护区划进行评估,并据此提出区划调整建议;对尚未划定保护区划的文物保护单位及三普文物点,逐一提出保护区划划定建议,并明确管控要求;部分已开展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文保单位,本次区划调整建议与其最新成果保持一致。

 

结合文物本体现状评估结论,根据各类型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提出针对各类型文物的分类保护措施,并制定了文物保护工程清单。对文物的管理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并对管理工作重点内容进行部署,同时,在价值评估与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价值突出、保存情况较好的文物点提出提级、定级建议。


微信图片_20190815140818_meitu_12.jpg

 本体保护措施分类图(左),文物点保护级别提升(右)

统筹文物周边自然风貌与历史景观等资源,深入挖掘平潭区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谋划出覆盖平潭全区的“两区、两园、三线、四馆、五片”保护利用重点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根据文物资源地域分布特点,以道路网络为骨架,形成“一轴、双核、五区、多点”的文物资源利用总体空间格局。


微信图片_20190815120700_meitu_14.jpg

保护利用重点工程图(左),保护利用空间格局图(右)


结语

平潭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是平潭历史文化的见证。一代代平潭人靠海而生、艰苦奋斗,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新的时代,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将引领平潭进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合理保护与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铭记、传承平潭的历史文化,成为新一代平潭人的期待,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文章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上级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

协作单位:清华同衡规划院 清华建筑设计院 清尚集团 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华清安地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 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1

  • 首页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