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
《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国家要求,把握首都特点,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时代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系统谋划和回答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编制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思维,辩证思考“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要求,突出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红线刚性控制和底线约束,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结构,编制工作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注重多规合一、区域协同、减量集约、城市双修、空间管控、城乡统筹、要素配置,体现了转型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要求,发挥好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
2017年10月31日,清控人居“英杰汇”主题系列活动第五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副院长代表总体规划编制组就《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做辅导报告,由清控人居集团主办,清控文创、清尚集团协办,集团内部单位中高管、中青年业务骨干踊跃报名参加。
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编制总负责人石晓冬副院长作讲解,并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编制背后的心路历程。
石晓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技术总负责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石晓冬副院长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为题展开了本次讲座。
石晓冬副院长作辅导报告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么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2017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汇报。
2017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整合批复。
规划编制特点
1、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听取北京总规汇报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
3、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
4、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始终围绕中央指示落实战略方针
始终围绕首都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创新战略思路
始终围绕控制与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开展空间布局
5、首都城市总体规划认识:
定位:中央事权,治国理政
作用:战略引领,刚性管控
目的:统一思想,直指实施
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文化自信的源泉: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
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保护对象,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坚持整体保护十重点
保护传统中轴线
保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廊
整体保护明清皇城
恢复历史河湖水系
保护老城原有棋盘式道路骨架和街港胡同格局,保护传统地名
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延续性
分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老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
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
保护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
保护古树名木及大树
以问题导向,分析治理首都”大城市病“
1、标志兼治,缓解交通拥堵
将综合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的约束条件,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积极鼓励绿色出行,支持发展共享单车,构建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体系。
2、 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
健全和优化住房供应体系
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小区综合整治
3、 着力攻坚大气污染,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坚持源头把关,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想结合,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大污染物排放力度,全面改善全市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
4、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 设,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提出“减量发展”,划定三条红线
1、人口总量上限
水资源成为人口承载的最大短板
2、生态控制线
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础农田保护红线为基础,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地、森林、河流、湖泊等现象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 入生态控制线。
3、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结合生态控制线,划分为两线三区。
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具体范围包括东西城,面积为92.5平方公里。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一主:中心城区即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的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多规合一”绘就北京发展蓝图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各级各项规划,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确保各项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底图叠合,夯实城市发展本底
指标统合,科学统筹各项规划
政策整合,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更大的战略空间考量首都发展
1、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借鉴国际大城市群发展经验,从三个空间圈层来看:
半径50公里左右,加强跨界发展协作和共同管控,促进北京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
半径150公里左右,推动京津冀中心功能区联动一体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津京冀区域整体,建立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各类城市分工有序的网络化城镇体系。
2、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规划从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在京资源转移疏解、促进公共服务全方位合作等 方面,积极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现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的功能分工,错位发展。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么样建设首都?
更坚定的决心:落实战略定位
更长远的眼光:建设大国首都
更宽广的视野 : 谋划首都未来
更刚性的约束:划定三条红线
更科学的配置:统筹三生空间
更高的标准:定义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更真诚的态度:着力改善民生
更深化的改革:保证规划实施
金属质感分割线
石晓冬副院长将此次讲座内容划分为北京城市总规时代史、重点内容、时代转型三大部分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空间结构、未来人口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公共服务体系、城市交通拥堵、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级城市群的构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参会人员提问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辅导报告后参会人员积极提问,石晓冬副院长逐一回答讲解,使参会人员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有了整体且细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