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产业风采 | 尹稚:从城市规划到健康城市规划

Release time:2018-04-24 11:52    Person browsing   Author: Time:2018-04-24 11:52  Person browsing  Author: Return list
 

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造城市、改善城市的各种物理指标,究竟为了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是城市规划重回初心的一种反应,不是为了物质而物质,而是为人去改善物质环境条件。




pic002.jpg


01

回归城市规划的初衷

自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或者说现代城市化运动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理想城市或者说美好城市的探索。


当前出现的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概念,都是对于城市物质化的形容词,是从某一项物理性的指标去阐述城市。而健康城市是以人的切身感受为出发点来谈城市问题,即物质环境改善后,人的健康状态、真实感受是否发生了改善。指标改善的同时是否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回想到城市规划建立之初,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高度聚集、工业化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因为人口聚集、人口拥挤、工业阶级贫困化等原因对人类基本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200年前的发生的事情,绝大部分属于公共卫生问题,最终也推动了围绕着改善工人阶级住宅基本环境条件的立法工作。那些立法之所以能够被推动,是因为恶劣的居住环境、过度拥挤且缺乏公共服务设施支撑的公共环境,直接损害了人的基本健康问题。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健康城市的提出是一个历史轮回,又回到了城市规划的初心和初衷。

 

过去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造城市,改善城市的各种物理指标,究竟为了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是城市规划重回初心的一种反应,不是为了物质而物质,而是为人去改善物质环境条件。越来越多的疾病、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不健康的生活质量都能在物质环境改善当中找到它的相关因素。那么,物理环境跟人的实际健康实际感受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健康城市的提出切换了思考问题的视角,它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从人的幸福感出发,把所有物理指标跟人的感受实实在在地挂起钩来。不是某一单一的技术指标改善了,或者一个单一的技术体系进步了就一定能增加人的幸福感,一定能实现人的这种实质性的,从精神到生理上的健康。


讲一个很小的例子,海绵城市,是为了加大雨水的回渗,加大雨水的渗透力,不要让雨水很快的被排放掉,不让它很快的回到大海里,以实现地下水的回补等等一系列的物理性的要求,这里面一个很普遍的工程做法,是植草沟,它实际上是一条明沟。这个从工程上来讲,肯定是个有效的技术,包括蓄积雨水的花园等等。大家也知道,从卫生角度来讲,这些地区如果管理不善,也可能会变成蚊蝇滋生地,变成一个最本质性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在城市管理很好地一些地区,这个问题是很少的,这些地区会定期打药,定期灭蚊,植草沟就长得生机勃勃,它对健康影响的因素可以降到最低。但是大家也经常会看到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这种形象工程,当地其实没有那么大的维护能力,也用同样的技术,但过了一两年以后,当年做这些工程地区真的就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已经完全背离了最早的初衷。这些技术在维护不良的城市中采用,可能不是改善了健康条件,反而可能是恶化了健康条件。


这都是值得城市规划工作者来反思的问题。健康城市的提出就是提供了一个以人为本的视角,从人的真实的健康状态出发,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去重新校核我们已有的技术体系。

 

02

健康城市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国际卫生组织强调,“健康城市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增量变化的过程,不是为了简单的否定或强化。而是以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对原有物质环境的认知,使得这种改善跟人所感知到生活质量的提升、精神需求质量的提升等建立起更为密切的联系,这是健康城市核心的一点。

 

健康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得到国际卫生组织认可后逐渐稳定下来,但是它的外延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以人为视角的核心理念确定以后,它经历了不断的知识调整和汇集的过程。新的视角,基本方法已经确立,但是要找到真实的科学证据,逐步形成一套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论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建立知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随着科学基础原理的认知,到基本机制的认知而逐渐推进,向更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全民幸福、全民快乐的角度发展,所以它一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并不能预知成果。未来理想的健康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现在我们有5年目标、10年目标,随着人类对科学知识探索的进一步延伸,这个目标会不断地做出调整。它的发展过程应该是根据不同需求,大家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使得整个城乡环境向着更以人为本、更关注人的健康方向去发展,就足够了。

 


03

回归社会属性与商品属性平衡的城市状态

健康城市是人民城市中很核心的一项内容。众所周知,城市经历过不同因素主导的发展时代,最早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建设。例如,中世纪以前的欧洲更多地强调与宗教相关的神圣公共建筑,中国古代政权起主导作用的衙门,这是当时城市的核心。进入到资本时代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现代城市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公平发展机会。

 

资本时代有什么问题?资本时代的规划是不是以人为本的规划?是不是面对人类需求的规划?它在城市属性和价值之间的平衡是不是存在某些问题?现在观察一个城市的时候,人们更多从商品属性的视角去看待它,而忽略了一个城市应该具备的最本质的社会属性。在看待一些人类必需品,看待城市生活当中必须的物质环境时,也常常忽略掉它的使用价值而更多的去关注它的交换价值,这是资本时代最容易产生的问题。

 

我国正在逐渐强调人民城市的概念,试图校正资本时代城市发展当中的不良倾向和理念,使城市重新回到社会属性与商品属性平衡的状态。交换在城市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该是以使用价值为核心的交换,而不是纯粹以炒作、牟利为目的的交换。如何使这种交换回到一个更为正常的、更减少资源消耗的状态当中,这是从资本时代向人民时代过渡过程中要考虑的全新的平衡问题。

 

04

有些东西最终会找到它的科学体系

人不是简单的生物,人们除了对物质本身的需求外,还会考虑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这是当下中国社会远不能满足的,即所谓的不充分。不是说物质极大丰富社会就好了,人们会进而关注自身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关注社会是否让人觉得更加美好。健康城市最早的关注点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卫生问题,但现在在逐渐放大领域。一个健康的城市,或者说追求一个健康的城市规划,这样一个设计全民福祉的概念,并不是局限于的某一个部委的领域,它会向更广的空间去拓展。

 

健康城市的趋势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之所以在欧洲先产生,与欧洲规划大领域当中的人文主义初心有很密切的关系。欧洲社会在进行了大批技术改良之后,开始反思整个20世纪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面向未来的后工业时代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参考国际实践经验,健康城市并没有高度成熟的顶层设计,而是需要从底层设计着手,或是从某个专业的特定领域着手。

 

以人为核心这场实践运动已经开始不断的汇集诸多小目标,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相对稳定的城市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机理和实践过程会对总论进行不断的丰富,来稳定总体概念的基本架构。同时,也会有大量的地方实践来深化得出一些全新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在一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就急迫地给它下定义,着急建立所谓的评价体系。但其实,无论是宏观原则的达成,还是具体做法的成熟,都要经历时间考验。时间也会证明有些东西最终会找到他的科学体系,有的东西最终也会被证明是一个谎言。



2018-2018 清控文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0971号  |  法律声明

  • Home
  • Tel